2017年4月30日 星期日

【生態攝影】高階班校外教學 - 特生中心

【高階班心得】七、(四)野生動物舊傷認識


心得

  動物依舊是動物,生病、死亡,無可避免。

  任何一種生物,只要少了健康,沒辦法去做任何其他的事情。

  人類經常會干涉動物的生死,每次的狀況都越來越可怕,電擊、槍傷,惡意侵害,樣樣都來。

  今成年人們大部分都會開車,行經郊外、鄉下、人煙稀少等的地方,幾乎不會特地放慢車速,而小動物不懂得如何過馬路,想要到對面鳩跑過去,卻殊不知可能會有臺車高速的駛來,發生車禍,把牠們撞死。

  獸夾傷害是很殘忍的,人類為了利益而獵捕動物,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。牠們一旦腳、翅膀等地方被夾傷,不是失血過多,就是無法覓食而死掉。牠們越掙扎,獸夾夾越緊,牠們越痛苦……

  農藥是造成動物死亡的重要幫兇,而且會造成一連串的死亡慘狀。當一隻草食性的生物依生物本能吃了花花草草,但牠不曉得這花花草草有農藥,所以牠沒多久便死掉了。接下來老鷹或其他動物看見現成的食物就在地上,便立刻衝上前吃掉牠,結果他們吃了這個因誤食殘留農藥的生物,也一一死亡。一小個農藥殘留的因素,使得一部分的食物鏈出現問題。

  狂犬病於幾年前大肆流行,無數個生命便死於這個它,全世界都面臨它的威脅。狂犬病發病致死率100%,但預防發病率100%

  當野生動物感染了狂犬病,通常潛伏期約二到十二個禮拜,一旦狂犬病從感染傷口跑到頭腦時,開始破壞頭腦細胞,這時已經來不及了。近期有研發出狂犬病的解藥,只要在被咬後立刻到大型醫院施打狂犬病疫苗,身體即與抵抗力產生抗體,足夠把病壓下來。若是病患無法產生抵抗力,可以加以施打血清,仍可以讓狂犬病徹底根除。

  狂犬病最可怕的功力是殺死腦細胞,並掌控大腦,讓病患呈現瘋狂的狀態,且病患無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等於就是整個身體像是被人操控一樣,想停下來也不行。狂犬病有可能會操控病患做些危險動作,而病患心裡其實是百萬個痛苦,想說也說不出。

  烏龜會排放出沙門氏菌,而烏龜本身是免疫的。當養在水族箱內的烏龜長久沒換水,毒素會很高,人們只要碰到該烏龜,絕對會感染到沙門氏菌。它會讓人肚子極為不舒服,不斷拉肚子好幾個小時。

  肉毒桿菌毒素也是種生化武器駛人中毒,它會在無氧氣、乾燥、寒冷的環境下存活。當一隻鴨子感染肉毒桿菌,死亡後,肉毒桿菌可以在屍體內大量繁殖。不久,一個鴨子便能使數以萬隻的鴨子感染而死亡。若有真空包裝食品不正常鼓起,很高的機率裡面有肉毒桿菌,


  藥防治這些症狀發生,要注意好自己的健康,可以定期至醫院檢查,勤洗手,便可以確保疾病不上身。

網站

[高階班]野生動物救傷認識

2017年4月29日 星期六

【高階班心得】七、(一)台灣蝙蝠生態與保育+蝙蝠洞田野調查

心得

  乘著慢慢駛入深山裡的遊覽車,搖搖晃晃地抵達目的地。



  旁邊有座常不見底的隧道,裡頭毫無燈光,僅有未知的黑暗,有種害怕的感覺。

  臺灣人普遍的習慣就是大聲講話,很多事情就要講的很誇張、誇大。有一群遊客比我們先進入隧道內,從進去前,到從隧道口看不見他們為止,仍可聽到他們的喧嘩聲,可見其隧道回音能力極大。於是我們達成了協議,在隧道裡以手語或動作代替指令與溝通,不要發出任何一點點聲音。


  大家掏出手電筒,為自己開出一到安全的路。隧道兩旁,有凹下去的排水溝渠,上面仍有些積水,仔細看,還有可能看到小昆蟲或是小生物。隧道內的地上,隨處皆可看到凹一塊、凸一塊,甚至還有幾塊爛泥巴在路上,走路像成了一件困難的事,擔心自己沒注意到前方未知的危險。

【高階班心得】四、台灣的昆蟲與環境

心得

  臺灣島上,小小的土地,卻擠滿了16族原住民:
阿美族、泰雅族、排灣族、布農族、卑南族、魯凱族、鄒族、賽夏族、雅美族、邵族、噶瑪蘭族、太魯閣族、撒奇萊雅族、賽德克族、拉阿魯哇族、卡那卡那富族。

  根據許多研究人員的研究,發現這些原住民皆來自南洋地區,經過多年的遷徒,慢慢的很多族群聚集至台灣,使得臺灣有那麼多的原住民。

  昆蟲類屬生物裡面算很重要的分類,全球隨處皆可以看到昆蟲。昆蟲大致分為:頭、胸、腹。

  研究型的科展報告,使用昆蟲這一類型的主題較適合製作。

昆蟲科展常使用以下列方式研究科展:
*採集-資源調查
*飼養
*觀察
*實驗操控:假說(DNA萃取)流程:透過分組進行磨蟲、PCR上機,電泳......

做科學研究,需切記:
*安全第一
不要做會造成身體受傷的研究,也盡量不要做昆蟲會使人類影響身體安全疑慮。
*守法
不要誤闖些森林保護區等等的環境,以免研究不成,反而先觸法。

網站

[高階班]ecih20170311昆蟲生態研究

【高階班心得】三、全球氣候環境變遷

心得

  常說「全球暖化」、「氣候變遷」,是現今很重要的議題,達到一定的量時,我們人類也就面臨消滅的危機,這並不只是要嚇人目的,則是大自然得我們的警告與威脅。雖然我們目前對這議題毫無感受,但絕大多數的動物已進行預防措施,大規模遷移、改變棲息地,這些動物當成了人類的先知。

  那為什麼大麼多學者和專家不斷的研究有關是有關「全球暖化」、「氣候變遷」的議題呢?事情延伸出來,小而影響我們的日常習慣,大而卻會決定未來人類的命運以及地球的未來。

  天氣是一種短暫性的天氣變化,隨時皆可變氣象;氣候則是長時間的天氣變化,且具有規律性。近期,人類歷史上的工業革命以來,各種工廠排放的廢氣越來越多,廢棄裡的成分越來越毒,這些工業造成地球嚴重的負荷,讓地球從原來的全球暖化演變成氣候變遷,也就是以前地球溫度只上升幾度而已,但是,近期卻使得長期規律的氣候,漸漸地氣候改變了它該出現的現象以及出現時間。

  氣候變遷其中造成的後果,是使得部分冰川溶化、冰川縮減,也造成北極的冰原,從很久以前還滿滿的很多冰原,如今,冰原以往減少了一半。在這麼下去,海平面會上升,淹沒一些國家與城市,使人類減少眾多土地茲於以及生活空間。

  「全球暖化」、「氣候變遷」果真的相當的重要,毫不起眼的四個字,竟可以造福人類永續發展,我們不得不要好好珍惜我們所擁有的資源。

網站

[高階班]ecih20170304全球氣候環境變遷

【高階班心得】二、台灣的保育類蝴蝶

心得

1987年以前,也就在日治時期左右,日本學者認為臺灣的蝴蝶已被研究透徹,不可能再可以發現新的東西。但是,最近臺灣學家卻開始陸續發現新的品種,也發表了許多原先未知的種類。也因如此,造成日本學家很多驚嘆,並也十分震驚臺灣竟然還有那麼多未知的謎正慢慢解開。

調查蝴蝶生態其中一個辦法,可以利用「穿越線調查法(Transect line method)」的方式,每次以相同時間、相同速率、相同距離走一條相同長度的路線調查周邊生態。但我仍覺得,若要調查一個區域內的生態,光只有一條穿越線,是不夠的,應該要多些人力,同時走更多穿越線,這樣子才能更加確認整個區域的生態環境。

蝴蝶跟大部分的昆蟲差不多,有一些對特別事物的喜好。吸花蜜是蝴蝶的食物主要來源,蛺蝶科會吸食台灣欒樹及柑橘樹的樹液,有些蝴蝶還會吸食掉在地上的落果。鳳蝶、粉蝶、小灰蝶類有特殊僻好,喜歡尿液的味道,並且吸食尿素,像是:青斑鳳蝶;而弄蝶則喜歡吸食排泄物。


蝴蝶的天敵也是各式各樣,果真是弱肉強食。像是成蟲如果黏上蜘蛛網,只要抖動下翅膀,讓麟粉脫落黏在蜘蛛網上,即可掙脫逃開;椿象是幼蟲的天敵;巧妙躲在花朵之中的花螳螂快速獵取蝴蝶;而寄生蜂的幼蟲會寄生在蝴蝶的蛹中。

網站

[高階班]ecih20161216蝴蝶的保育與研究

【高階班心得】一、野鳥的生態觀察

心得

        鳥類是種很特別的動物,能夠在天上自由自在的飛行,甚至有些人十分的崇拜牠們,化成神的象徵。鳥類跟眾多動物一樣,部分民眾會把牠們養在家裡,成為所謂的家禽;而大部分都是隨處可見的野鳥,天上、樹上都可以看見牠們的蹤跡。

        但是我們卻不知道,把鳥類養在家裡,便會失去牠們天生的野性,漸漸地淡化……然後消失。就像是把我們人類關在密室裡,每天定時有食物可以吃,而且食物都一樣,久了自主性較淡化了。所以抓鳥類在家裡養,不如讓牠們自由點,至少有個空間讓牠們能自由活動,才可以確保牠們的本能不會因此消失。

        鳥類的出現,也對於人類的研究與發明,有了更進一步的成就。比如飛機的誕生,便是前人看見天空中的鳥,而想出「人可不可以飛在空中?」的點子。臺灣又因地形因素,形成隔絕世界的地方,於是逐漸演化成特有品種。

        野鳥是容易受環境影響而生活型態改變的,當人類只要破壞了些生態,隨之間接或直接造成鳥類瀕臨絕種和滅亡。想要讓環境變好,但我們要先領悟的是:這是一件艱難的工作,不是隨口說說,大家便都遵守原則,有人還可能表示拒絕,或是不願配合,而做出明顯的厭惡態度,這些都是要想出更適當的方式,才能解決問題。

        因此鳥類也常被當作鳥類的指標,分數越高,代表居住環境的狀況是很好的,沒有太多污染,也沒有太多的開發,因此我們可以藉由住家附近的鳥類品種,所得的分數,比較出居家環境的指數:
 ↓鳥類品種分數/分數加總所得環境狀況/分數對應鳥類↓
        -4分(環境嚴重破壞):鴿子。
        1~3分(環境重度破壞):烏鴉、麻雀;家燕、紅嘴黑鵯;喜鵲、金翅雀。
        4~5分(綠色環境不足):白蘋山雀、竹雞;綠繡眼、雲雀。
        6~10分(有些綠地):長尾山雀、短翅樹鶯(6);魚狗、啄木鳥(8);杜鵑、小杜鵑(10)
        11~25分(郊區小塊綠地區域)
        26~35分(環境輕度破壞,無明顯汙染)
36↑分(環境十分良好、舒適)

        生態果真需要你我維持,鳥類是世界上極特別的動物,誕生目的,便是我們未來不斷地守護的使命。

網站

[高階班]ecih20161119野鳥的生態觀察

【進階班心得】七、蟬的生態觀察

心得

夏天到了,不只有讓人感到心情開朗,蟬鳴也是夏天的代表之一。

蟬是屬半翅目的漸近變態的昆蟲,漸進變態是指昆蟲無蛹期,即可直接從幼蟲羽化成成蟲。臺灣已記錄的蟬有五十五種,僅有蟬亞科和裸蟬亞科,全世界高達百分之九十八的蟬都屬這兩個亞科,總計臺灣目前蟬的數據為一科二亞科七足二十一個屬五十五種。而全世界已記錄的蟬有二千多種,分為六大亞科,特有種占全部的60%,但為什麼蟬的特有種比例佔那麼高,而像蝴蝶、蜻蜓等小昆蟲的特有種都不到蟬的特有種一半,是因為蟬的種類很多,分布的範圍也很廣,因此種類多造成各品種的數量少,所以才會形成特有種很多的現象發生。

大部分的昆蟲山區種類多,平地的種類少,蟬也是,平地大多已被人類開發殆盡,使的昆蟲無法棲息於平地。人類近期講求養身,並把蟬提煉成中藥材食用,使蟬開始有面臨滅絕的危機。有人專門抓蟬賣錢,稱他們為捕蟬人,他們都是抓蟬高手,一小時竟可抓上百隻,不過也因此蟬的數量減少,我認為抓那麼多蟬是不當的行為,會是嚴重的環境破壞。

台江國家公園裡有棵樹,樹的品種為苦棟樹,聚集了至少有一百隻蟬,這是有多種因素造成的,氣候會將蟬遷移,還有現在平地的樹幾乎都被砍光,只剩下那棵樹,變成了特殊的奇景。蟬也有一種性質──聚集性,喜愛大家互相靠在一起。蟬沒有特別喜歡的樹,但多多少少還滿偏向喜歡苦棟樹的。

蟬的卵期需要約三十天才可以孵化。孵化出的幼蟲為一齡幼蟲,會用挖掘腳開始往地下挖,在五齡幼蟲前,蟬的幼蟲都是在土裡待過的,期間,身體有許多的感觸毛。到了五齡幼蟲,幼蟲會開始爬上樹木,選擇在下午或傍晚,這些不易被天敵找到的時刻,在樹上羽化,羽化時的過程大約是一到二個小時。剛羽化出的成蟲,身體非常脆弱,尤其翅膀是很軟的狀態。一陣子休息後,身體才會變硬,開始變的結實,才終於能飛。

蟬最重要的求偶關鍵是發出蟬鳴。雄蟲具有鼓膜發音器,腹部是空心的,把它當作音箱,以翅膀摩擦發出聲音,發出的聲音稱為召喚聲,來吸引雌蟲與雄蟲交尾。蟬的第七節以後都是生殖器官,用來交尾。

成蟲和幼蟲均是刺吸式口器,若蟲會在土裡吸食植物根部的營養,若蟲數量較成蟲的數量多很多,因此造成植物重大的傷害。蟬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,成蟲會在進食時,邊進食邊排出排泄物。例如紅脈熊蟬進食時,每次排出的排泄物約為零點二毫升,每分鐘可達三到六次,量非常多,可推算出蟬的食量很大,對植物造成的傷害更大。

成蟲具有趨光性,但並不都會飛到燈光處,可能會停留在燈源處附近,也可能停留在附近的樹枝或樹幹上。但也有某些種類不具趨光性,或是僅趨特定的光,各種品種都不一定。也難怪在晚上山區附近,路燈打開後,附近會圍繞著很多小生物,期中必定能找到蟬的縱跡。

臺灣較常見到的蟬:
→黃蟪蛄、長毛蟪蛄出沒在澎湖十二月到隔年五月。
→紅脈熊蟬翅膀透明,前翅翅脈紅褐色,體色為黑色。
→高砂熊蟬翅膀透明,剛羽化時體色為綠色。
→台灣熊蟬翅膀一半透明
→草蟬體色黃色、綠色。
→琉璃草蟬體色寶藍色,出沒於五月,數量非常稀少。
→黑翅草蟬體色綠色。
→黑翅蟬翅膀黑色,腳色黑色。
→紅腳黑翅蟬可由杜虹花找尋蹤跡。

網站

[進階班]20161015蟬的生態研究

【進階班心得】六、天溪園夜觀校外教學

心得

這次進階班校外教學的地點選在陽明山國家公園裡的天溪園。天溪園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東南側,園區內很多小溪流,生物的物種也相當多,近年來政府便把它建構成「生態教育中心」,希望藉由自然生態那麼好的地方,能成為環境教育的模範。

經老師分完三組後,便各自帶開,開始探索這微妙的天溪園環境。走上泥土路草徑,周圍都可以聽到許多小鳥高聲唱歌,時而強時而弱的蟬鳴聲,正是夏日應該享受到的樂趣。那時,周圍都充滿著稀奇可愛的小昆蟲讓我們觀察。每當有人發現了昆蟲,大家總是簇擁向前,爭先恐後地搶奪拍照權,深怕待會一不注意,昆蟲就溜走了。

天溪園有座小涼亭,上面看板有簡略介紹天溪園生態,老師意外發現在梁柱上有成群的椿象,牠們一整群擠在一起,像一隻大昆蟲般,靜靜地攀爬在上面。椿象有種群聚性的習慣,喜歡成群的出沒在野外。我想,有密集恐懼症的人絕對不想看到那密集的畫面吧。

小涼亭中央,有隻很大隻的人面蜘蛛,牠在涼亭中央織了很大一張的蜘蛛網,凡是碰上蜘蛛網的小昆蟲們,都難逃人面蜘蛛的虎口。人面蜘蛛在臺灣很常發現牠的蹤跡,牠的蜘蛛網是不規則形,但最外框具有固定作用,固定蜘蛛網使得蜘蛛網不易脫落,最外圍的蜘蛛網較粗且不具黏性,而交錯在中間的蜘蛛網黏性還滿牆的,我們用手輕輕碰它,都可感覺到它的威力。

上坡路段,我們發現一旁的樹幹上竟有兩隻鍬形蟲在對峙著,聽管理人員講說,牠們已經從早上對峙到下午了,不知他們是在掙扎什麼。我們仔細觀察到,那兩隻鍬形蟲身上有幾道受傷痕跡,我推估應該是早已經開打過了,只是還沒分出勝負,正在休息準備進行下一場打鬥。

遠處已聽到溪水嘩啦嘩啦的流動生,襯托出夏天的寂靜,越靠近溪流時,越感到涼爽。站在溪流上的小橋,看著眼前的河水一階一階的像瀑布般留下,伴隨著涼風吹過,不時還會有感到小水花濺到身體上,突然感到一陣涼快,那感覺真是棒極了,夏天就是要到像這種的地方消暑一下。

路途上的風景美不勝收,有一小短路還被黃花覆蓋,看起來我們在進行浪漫的生物探訪,挖掘出其中最具內涵的東西。我當然不放過眼前的機會,拿著高達2300萬畫素的手機,調整對焦,拍出藏在細節中的美景,我對自己拍出的照片,讚嘆不己,但還是會有些要進步的地方。

旁邊山壁上長滿著茅膏菜,只要小昆蟲易掉落在茅膏菜上方,會被緊緊的黏住,然後植物便開始分泌出汁液消化昆蟲,獲取養分,算是昆蟲不折不扣的殺手。我們找了好久,才終於發現還未消化完的昆蟲殘渣,用照片記錄下來。

黑夜即將到來,準備好手電筒和做好心理準備後,我們勇敢地開始面對無知的黑暗。在一旁的草蟲裡發現了一隻偽裝成植物的青竹絲,雖然不是肉食性的蛇類,但對於野外的動物,應該都要隨時保持警惕。另一方的溪流旁,我們發現一隻蟾蜍,可是他一見到我們就落荒而逃了,有些動作不快的同學,失望地繼續探索周遭的環境。眼尖的老師在一旁高大的大樹上,發現一隻躲在葉片中的青蛙,果然是修練許久的老師啊,那麼細微的東西還能被找到,真是太厲害了。

陸續,大家也發現許多特別的小昆蟲,也對模糊的黑夜不再膽怯。但時間飛逝,一下子就必須和大家道別了。難得能脫離單調的教室,去實地探勘生物的奧妙,可遇不可求啊!

網站

[進階班]20161001天溪園夜觀心得發表

【進階班心得】五、生物多樣性之探討

心得

生物多樣性(英:Biodiversity)是生物的多樣性(Biological diversity)的簡稱,涵蓋整個地球全部生命的總和,包含所有形式的生命體和可觸及所有層次的生物組織,也是地球上相互依存的重要關鍵。

西元1992年到西元2002年,這十年地球開始承受不住人類不斷汙染大自然,地球已從「量變」變成「質變」,造成不可挽回的災害。西元2012年開始,我們即將面臨極端氣候的威脅,任何一場大風大雨,都可造成人民嚴重的生命和財產損失。

生態多樣性並不是一天兩天即可呈現出來,都必須要經年累月的累積,成就出豐富的生態。生態容易受環境汙染和自然資源缺乏罰的原因,而改變大自然中的型態及形式。大自然串起整個世界,只要其中的一個環節不合乎大自然的基本形式,大自然便開始與大家對抗,而且不是只針對一個、兩個,而是整個生態系統。大自然一旦被破壞,負荷不了,便不可回逆,這環境是大自然孕育出最適合的,天底下沒有另個一模一樣的地方能繼續供我們需求,別再妄想說還有另個生態系統能讓我們持續破壞。

學術單位有整合出全世界三百個生態多樣性熱點,是依據該環境的生態多樣性和獨特性的豐富程度,以及人類對環境的威脅程度高低,威脅程度越高纖列為重要保護熱點區,而臺灣竟是其中一個,全島生物種數占瘸世界種數的1.9%。臺灣屬剛好也處於東南亞重要的交通要道上,因此一座臺灣島上,聚集了高達好幾十種不同人的種族和語言。我們可以藉由語言、文化、生存物品等因素,調查出人類是如何遷息,或是演化而來。但臺灣人特別不喜愛這現有的環境,不斷的去破壞生態,造成大環境的多重影響

生物圈二號計畫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,模擬地球的各種生態系統,是否能成功可以被複製,並嘗試是否能放在別的星球上。外觀大多密封玻璃建築物,測試人類在封閉的生物圈如何生活和工作。但最後都失敗在人的心理層面上,人們無法在沒有生態多樣性地方存活下來,實驗人員因而打破玻璃,想試圖逃離生物圈二號實驗基地。

物種依大自然的的天災、突變和時間的影響,生物體不斷的演化和突變。也有可能因氣候變遷、火山運動、隕石擊落,感染疾病等原因,造成生物的滅絕,推估至少需要兩千萬年以上,才有可能讓大滅絕恢復成現狀。自然環境下,族群和族群可自由交配。但不同物種雜交產生的後代不具有生殖能力,染色體也會產生異變,使得該後代生體虛弱、壽命不長。

生態系的變化:1.海洋生態系 2.沼澤生態系 3.湖泊生態系 4.溪流生態系 5.農田生態系

生殖隔離的演化等於基因、時間和隔離而組成。生命如金字塔,越接近上方頂點的生物,數量越少。熱帶亞熱帶的潮濕闊葉林生物種最多,其次是熱帶亞熱帶闊葉林,再來是熱帶亞熱帶草原。

近年來人類不會干擾大自然,使得生物多樣性面臨滅絕的危機,「五大生物多樣性危機」簡稱為「HIPPO」:
Habitat degradation(棲地的潰敗)
Invasive species(入侵物種)
Population growth(人口成長)
Pollution and climate change(汙染與氣候變遷)
Overexploitation(過度的開發)

網站

20160924生物多樣性的探討

【進階班心得】四、蜻蜓的生態觀察

心得

蜻蜓和豆娘皆屬蜻蛉目(動物界>節肢動物門>昆蟲綱 有翅亞綱>蜻蛉目),頭部上有對很大的複眼,由無數的眼睛組成。常出現時間點在春天、夏天、秋天。

蜻蜓為「蜻蜓目」的「不均翅亞目」,臺灣五科的快速記法為:村姑慶功宴。諧音是:「蜻」蜓、「勾」蜓、「春」蜓、「晏」蜓、「弓」蜓。蜻蜓也為「不完全變態」中的「半形變態」,其生活史會經過卵、稚蟲、成蟲。卵和至蟲中間,會有個很短暫的前稚蟲,只會在卵孵化後且肢體展開就結束了。

蜻蜓的體型較大,其飛行速度很快,順風飛行可達到100公里,且複眼間的距離不超過一顆複眼;而豆娘的體型較小,飛行速度也就蜻蜓慢,複眼之間的空隙也就較大。很多人說過,蜻蜓休息時的翅膀是張開的,豆娘休息時的翅膀則是合起來的。因此,最容易辨識蜻蜓與豆娘的方法,便是看他們赴眼的距離。

蜻蜓的交配方式與其他昆蟲不太一樣。蜻蜓的生殖器官是長在第九腹節的腹面,也就是腹部的末端,但精子則儲存在第二腹節上的器官中。當雄蟲發現了同品種的雌蟲,會用上肛附器銬在雌蟲的頭部後側的前胸的背板。

當雄蟲抓住了願意交配的雌蟲時,交配就會開始,首先,雄蟲會彎起腹部,利用腹部末端上肛附器的交合抓著雌蟲的頭部後側或前胸的背板。大部分蜻蜓交配只需要很短時間,有些則要幾個鐘頭,因此在交配過程中,是最危險的,要小心不被天敵吃掉。雖雄蟲與雌蟲蟻交配完,但雄蟲仍持續抓住雌蟲,避免雌蟲落跑而沒產卵。雌蟲的產卵方式有很多種,分為:點水式、打針式、摸魚式、挖土式、插秧式、自殺式。

蜻蜓的卵有時須等幾個月才可孵化,孵化後的第一階段稱為前稚蟲期,幾秒鐘到幾分鐘後即可結束。稚蟲我們稱牠為水蠆,依不同的種類,這階段816個齡期都有,且所在的季節也不同。牠們生存在溪流附近,食物以蜉蝣稚蟲、小魚等小生物為主。天敵有大型魚類、紅娘黃等。


網站

[進階班]20160903蜻蜓的生態研究

【進階班心得】三、螢火蟲生態研究

心得

生活中我們熟悉的螢火蟲,每到夏夜,便綻放著微弱的光芒,在黑夜中飛行。

螢火蟲是鞘翅目裡的螢科昆蟲,屬甲蟲類中的昆蟲。全世界共有六個亞科119屬二千三百多種多種,水生的螢火蟲約有二十多種,但事實上有被記錄到的,只有十一種。在台灣則有四個亞科十三屬五十四種,沒被記錄的品種應該有七十多種,其中,水生的螢火蟲佔了三種。

螢科的前胸背板會突出,有些種螢火蟲還會遮住眼睛上方。螢火蟲長的與蟑螂極相似,分辨方式大致分為兩種:螢火蟲背部有一條縱線,從胸部後方至翅膀末端;螢火蟲飛行得較慢且較優雅,而蟑螂則飛得很快,橫衝直撞,停歇時翅膀還會重疊,難怪人類會依長相而稱牠為害蟲。

螢火蟲幼蟲主要分為「陸生螢火蟲」和「水生螢火蟲」,部分棲息在水域和陸域交界附近,歸為「半水生螢火蟲」。陸棲活動在土表、土裡、朽木;水棲生活在溪流、沼澤附近;半水棲生活於水池邊、水上陸上皆可生存。長成成蟲後有分類為:夜行性、日行性和日夜行性;日行性的螢火蟲普遍都不具有發光器或不明顯的發光器;夜行性則有發光器,並藉此求偶;日夜行性是部分日行性種類晚間會出來活動,且會發光。

營火蟲最具眾人揭曉的是發光,靠著發光來求偶。螢火蟲的發光器只要與氧氣接觸後,並靠著一些特殊的化學反應產生氧化螢光素,即可產生螢光,這個光是冷光,不會發出熱能,因此不會熱傷螢火蟲。各種品種的螢火蟲,有著不同的發光頻率,以及不同的發光顏色,發光的時間階段也不盡相同。螢火蟲有著特別的能力,當這種品種的螢火蟲發光時,其他品種都不會發光,而當這品種的螢火蟲累了不發光,其他品種便會開始發光,彷彿像是輪流站哨一樣,滿有趣的,也不會造成不同品種的螢火蟲雜交發生。螢火蟲交配時,雄蟲會在雌蟲上方,雌蟲較雄蟲大隻,因為雌蟲有卵巢,且要產卵繁殖後代,但雄蟲的眼睛則比雌蟲大許多,觸角也較長。

螢火蟲幼蟲常吃的食物有蝸牛和螺類,甚至也吃蚯蚓、螞蟻,任何的小昆蟲都吃。好幾十年前,臺灣引進的福壽螺,大量的繁殖,導致臺灣的生態系統被搞亂,是種相當可怕的外來入侵者,但是為什麼螢火蟲幼蟲卻都不吃呢?生活在水中的螢火蟲當抓到螺或蝸牛,會往他們的身體注射麻醉,讓背殼孔蓋鬆開,即享用鮮肉;但福壽螺遭受攻擊時,很會逃似的爬出水面,而幼蟲步行離開水太久,不然會死掉,所以無法吃到福壽螺。

螢火蟲會再化蛹前特別製作蛹室,有三種化蛹的方式:像黃緣螢和雲南扁螢的終齡幼蟲會鑽進土裡、樹根、石頭底下,用身體擠壓成蛹室;山窗螢、蓬萊短角窗螢等的終齡幼蟲會直接在石縫、樹洞、小洞裡面化蛹,這種方式為「裸蛹」;黑翅螢、端黑螢等的終齡幼蟲則會在土堆中做土繭,封口朝上預留些小孔洞,作為空氣流通,但人類常在土地上走動,常會踩死這些無辜的小動物們。

螢火蟲幾乎一年四季,全臺灣都可見到牠的蹤跡。最多出現的時機是三到五月,天剛黑的時候,約為六到七點鐘,第二多的時機是在十到十二月的傍晚,約為五到六點鐘。而恆春半島則天天可以發現牠的蹤跡,可說是天天都可以賞螢。

而螢火蟲這種昆蟲,是很容易受環境汙染而滅絕的。像是曾經有人在小溪旁的泥岸上,建設水泥步道,造成環境破壞,螢火蟲無法在堅硬的水泥上活動、生存和繁殖,以致那邊的螢火蟲集體滅亡,原本有很多的螢火蟲,突然間半隻不剩。因此我們要好好愛護這片土地,不要去破壞它,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。

網站

[進階班]20160618螢火蟲的生態

【進階班心得】二、甲蟲生態觀察

心得

甲蟲分布廣泛,各種環境都可以見到牠的蹤跡。甲蟲是完全變態的昆蟲,會經歷過卵、幼蟲、蛹、成蟲。甲蟲的前翅很堅硬,可以控制飛行方向。甲蟲也有一對演化成翅膀的鞘翅。

甲蟲是屬於鞘翅目,是目前數量最多的昆蟲,常見的「科」有:螢火蟲科、步行蟲科、象鼻蟲科、鍬形蟲科、瓢蟲科、天牛科、金龜科……等。

螢火蟲:
臺灣有58種螢火蟲。螢火蟲的鞘翅是軟的,發出的光是經過氧化還原反應後即產生,目的是為了求偶。雄蟲的發光器有兩節,雌蟲的發光器鑿只有一節。而目前水生的螢火蟲只有三種,黃緣螢、條背螢和黃胸黑翅螢。螢火蟲也常受到光線的干擾,使他們無法順利求偶。

步行蟲:
步行蟲有兩種,為步甲蟲和虎甲蟲。步行蟲的六隻腳都很長,因此牠們的移動數度快。步行蟲的顏色多以黑色及褐色。步甲蟲其中的食蝸步行蟲和擬食蝸步行蟲,是保育類;虎甲蟲則會緩慢的跳躍來前進。

象鼻蟲:
是鞘翅目中最多的一種,也是昆蟲中種類最多的一群。目前全世界的種類已多達六萬多種。象鼻蟲有個很長的口器,末端有鋸齒狀構造,牠們的觸角長在口吻上。其中,捲葉象鼻蟲較為有名,他們會把葉片捲成一球,作為產卵的的地方。

鍬形蟲:
臺灣有54種鍬形蟲。牠們擅長打架,因此有發達且巨大的大顎,用來爭奪食物和雌蟲。雄蟲的大顎較大,雌蟲的大顎則較小,但若被夾到的話會比較痛。鍬形蟲以吸取汁液為食,也會吃腐敗的果肉。

瓢蟲:
瓢蟲呈圓形體型,有著鮮豔顏色的背殼。肉食性瓢蟲背部比較光澤,會捉取芽蟲等小動物為食;植食性瓢蟲被部長有毛,以植物的葉片為食。

天牛:
天牛的觸角是甲蟲中最長的,雌蟲可長至接近身長,雄蟲甚至能長到身長的1.5~2倍。天牛也有明顯的大顎,常被誤認成鍬形蟲。牠們有分日行性和夜行性。他們會以樹木枝液和葉子為食,也會破壞植物木質部,讓牠成為害蟲之一。

金龜科:
金龜科裡有分金龜子和獨角仙兩種。
金龜子在臺灣有600種左右。幼蟲是俗稱的雞母蟲,會取食腐植土中的腐植質和朽木,有些種類還會吃果樹的葉片,而常成為農夫眼中的害蟲。成蟲有分日行性和夜行性,日行性的金龜子常會吸取花粉和花蜜;夜行性金龜子則多以葉片為食。
獨角仙的胸角固定,頭角可上下移動。公的獨角仙頭部有角,可拉的動比自己身形還大,且還重的物品。雌蟲在交配時,會在泥土中產下20~302~3毫米的白色球狀卵,約兩個星期即可孵化完成。

全世界的翅目約有40萬種,並占了整體昆蟲數40%,是昆蟲中最大的一目。因此我們要好好珍惜這些甲蟲,讓生命得以持續。

網站

[進階班]20160528甲蟲的生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