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4月29日 星期六

【進階班心得】五、生物多樣性之探討

心得

生物多樣性(英:Biodiversity)是生物的多樣性(Biological diversity)的簡稱,涵蓋整個地球全部生命的總和,包含所有形式的生命體和可觸及所有層次的生物組織,也是地球上相互依存的重要關鍵。

西元1992年到西元2002年,這十年地球開始承受不住人類不斷汙染大自然,地球已從「量變」變成「質變」,造成不可挽回的災害。西元2012年開始,我們即將面臨極端氣候的威脅,任何一場大風大雨,都可造成人民嚴重的生命和財產損失。

生態多樣性並不是一天兩天即可呈現出來,都必須要經年累月的累積,成就出豐富的生態。生態容易受環境汙染和自然資源缺乏罰的原因,而改變大自然中的型態及形式。大自然串起整個世界,只要其中的一個環節不合乎大自然的基本形式,大自然便開始與大家對抗,而且不是只針對一個、兩個,而是整個生態系統。大自然一旦被破壞,負荷不了,便不可回逆,這環境是大自然孕育出最適合的,天底下沒有另個一模一樣的地方能繼續供我們需求,別再妄想說還有另個生態系統能讓我們持續破壞。

學術單位有整合出全世界三百個生態多樣性熱點,是依據該環境的生態多樣性和獨特性的豐富程度,以及人類對環境的威脅程度高低,威脅程度越高纖列為重要保護熱點區,而臺灣竟是其中一個,全島生物種數占瘸世界種數的1.9%。臺灣屬剛好也處於東南亞重要的交通要道上,因此一座臺灣島上,聚集了高達好幾十種不同人的種族和語言。我們可以藉由語言、文化、生存物品等因素,調查出人類是如何遷息,或是演化而來。但臺灣人特別不喜愛這現有的環境,不斷的去破壞生態,造成大環境的多重影響

生物圈二號計畫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,模擬地球的各種生態系統,是否能成功可以被複製,並嘗試是否能放在別的星球上。外觀大多密封玻璃建築物,測試人類在封閉的生物圈如何生活和工作。但最後都失敗在人的心理層面上,人們無法在沒有生態多樣性地方存活下來,實驗人員因而打破玻璃,想試圖逃離生物圈二號實驗基地。

物種依大自然的的天災、突變和時間的影響,生物體不斷的演化和突變。也有可能因氣候變遷、火山運動、隕石擊落,感染疾病等原因,造成生物的滅絕,推估至少需要兩千萬年以上,才有可能讓大滅絕恢復成現狀。自然環境下,族群和族群可自由交配。但不同物種雜交產生的後代不具有生殖能力,染色體也會產生異變,使得該後代生體虛弱、壽命不長。

生態系的變化:1.海洋生態系 2.沼澤生態系 3.湖泊生態系 4.溪流生態系 5.農田生態系

生殖隔離的演化等於基因、時間和隔離而組成。生命如金字塔,越接近上方頂點的生物,數量越少。熱帶亞熱帶的潮濕闊葉林生物種最多,其次是熱帶亞熱帶闊葉林,再來是熱帶亞熱帶草原。

近年來人類不會干擾大自然,使得生物多樣性面臨滅絕的危機,「五大生物多樣性危機」簡稱為「HIPPO」:
Habitat degradation(棲地的潰敗)
Invasive species(入侵物種)
Population growth(人口成長)
Pollution and climate change(汙染與氣候變遷)
Overexploitation(過度的開發)

網站

20160924生物多樣性的探討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